2023年存款利率“三连降”,消费和投资复苏有望|2023中国经济年报
文/冯樱子
“各行营收都面临着比较大的回撤。”早在2023年初,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就在业绩发布会上,道出了行业整体处境和共同面对的困难。
曾经被称为“躺着挣钱”的银行业,如今面临息差收窄及营收增速放缓的挑战。回顾2023年,“调整存款利率”成为商业银行贯穿全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行业内稳定收益的重要措施。
这一年里,国有大行先后三次更新人民币存款利率情况,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均累计下降65个基点。紧跟国有行脚步,股份制银行及中小银行也陆续更新了存款利率表,掀起利率下调大潮。
截至年底,年化利率3%以上的存款产品已寥寥无几。尤其在12月22日年内第三次调整后,国有大行三年定存挂牌利率击穿2%整数关口,降至1.95%,存款利率敲响“1时代”大门。
此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金融支持实体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显著下行,然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保持相对刚性,息差持续压缩,加大了经营压力,因此存款利率下调对于银行可持续经营有着重要意义。
半年内降幅达65个基点
“前一天有事钱没存上,仅仅相差一天,利率降了0.15%。”今年6月8日,一名北京地区储户李女士曾对《华夏时报》记者遗憾地表示。
6月8日一早,六大国有银行更新了人民币存款利率情况,活期、定期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调,其中,中长期定期存款调整幅度更大,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均下降15个基点。
消息如“投湖之石”,瞬间激起市场涟漪。当天,银行板块整体涨幅1.78%,42只股票全部飘红。
据李女士介绍,6月8日当天,她在农业银行办理的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85%,在挂牌利率2.35%基础上浮0.5%,但仅一天前同期限产品利率为3.0%。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曾在社交媒体感叹“划时代的一天”,并配图表示,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降至2时代,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但有些超出市场预期的是,存款利率在“2时代”仅站了不到半年,三年定存挂牌利率就扣响了“1时代”的大门。
此后,国有大行分别在9月1日及12月22日两次下调存款利率,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降幅半年内达65个基点,降至1.95%和2%。
“三年期2.65%的存款产品没有额度了,以后也不会再有了。”2023年12月22日,一名招商银行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上半年该存款产品无人问津,8月开始销售紧俏采取限额措施,22日存款利率下调消息一出,上述三年定存遭抢购,两小时内全部售罄。
同时,她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上述产品都在每周二发售,但已经接到通知,下周二(12月26日)开始停售,目前三年期定存利率暂时都是1.95%。
明明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调整存款利率也是为了减少存款定价的无序竞争,减轻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银行经营的稳健性。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伟也为《华夏时报》记者分析,从银行自身发展角度来看,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可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息差压力,有助于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定发展。
第三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中信证券测算,如果其他银行调整幅度与国有行基本一致,存款降息对于商业银行平均存款成本压降幅度大约在3-5个基点。
中金公司林英奇发布观点认为,按照定期存款约150万亿元计算,利息下调15bp每年节省银行利息支出2250亿元(年化),与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影响规模相当。
存款利率调整势在必行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LPR不断调降,央行逐步通过引导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行为的方式,推动实体经济和企业融资成本下移,新发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历史低位。
在今年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前三季度,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分别下降20个基点、10个基点,推动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5%,比上年同期低14个基点。
此外,由于企业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银行在“以量补价”的策略以及“两增两控”压力下,主动下调贷款利率,吸引更多客户。
“‘资产荒’带来的资产配置压力,使新发放贷款定价下行。”今年3月,在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表示,这不是基准利率下行引起,而是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所带来的下行,影响更大。
目前来看,在激烈的竞争下,市场甚至出现存贷利率倒挂现象。其中,部分银行经营贷款、消费贷款、大型企业贷款等利率较低的贷款品种,利率已降至3%左右,与一些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利率形成倒挂。
尤其今年对公贷款利率压降较为明显,上半年一些央企国企贷款招标,一年期利率低至2.7%,甚至更低,而此时大额存款利率3%左右,已经出现倒挂现象。
除此之外,在负债端,存款定期化使银行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加重了息差收窄压力。
兴业研究宏观高级研究员何帆分析道,在定期存款利率和活期存款利率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的占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平均存款成本大约上升2bp。
同时,兴业研究研报中显示,2023年9月末,居民和企业的定期存款占比达到71%,较6月末进一步上升1个百分点,较2022年末上升3个百分点。
一方面是新发放贷款定价的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是负债端付息率承压,银行净息差一度受到“极限挤压”。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较去年同期的1.94%下降0.2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与之相应的是银行净利润增速的放缓,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1.6%。而去年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仍达5.3%。
而利润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来源。央行在2020年曾公布数据显示,A股上市银行利润中有60%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因此,如果净息差的持续走低不仅会制约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更会加大银行风险抵补的脆弱性。在此背景下,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势在必行。
此外,业内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也是为未来资产端利率下行提供空间,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
“商业性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来延缓息差缩窄压力、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在当前仍然具有必要性。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保持利润合理增长、保持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持续性的重要举措。”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利率市场化改革重要一步
一直以来,银行负债成本刚性是实体经济降成本的堵点,在过去几年间,由于存款利率比较僵硬,已遏制了LPR下降的空间,使货币政策的传导不顺畅。
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趋势下,定期存款也应该更市场化。2022年,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走完最后一公里,中国人民银行在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披露,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其中,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这为存款利率下行打开了大门,银行开始主动下调存款利率,自2015年以来启动的利率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存款利率的“管理短板”逐渐补上。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04%,较2022年4月下降0.4个百分点。
1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在官网发布的《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专栏文章中称,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和“LPR+国债收益率→存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
上述文章中还提到,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利率调控信号,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运行,最终传导至债券、贷款和存款利率,有效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管理的职责和要求不断增加,需要持续健全利率自律机制,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持续深化,在目前大环境中利率或将继续下行。
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要求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今年三季度银行息差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因此整体而言,2024年存款利率还会继续下调。
目前来看,稳息差将仍是银行202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邵科此前做出判断,2024年息差或进一步收窄,但下行幅度会变小。此外,随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MLF(中期借贷便利)等调整,预计明年存款挂牌利率还有下调的空间。
此外,多名受访者也提到,在稳息差方面,提振市场信心和提高有效融资需求是重中之重。
“应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充分满足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表示,优化民间融资环境,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呵护好民营企业创业发展的激情,以此扭转民间投资增速放缓趋势。同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市场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提出,要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发力,继续助力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和实体经济稳步恢复,稳定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从根本上提振企业和居民投资、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央行应继续调降存款准备率和政策利率,为银行提供更多中长期的低成本资金。
热门文章
福特电动车卖不动?只有一半汽车经纪明年想卖纯电动车
春节将至,河南致信返乡人员:期盼你们返乡创业就业,在外学到的知识带回来,献计献策!
新政落地后首周北京二手房日均成交量上涨11%
独行侠首节44分!兰德尔:欧文定下了基调 我们的防守没存在感
周口城投城市运营丨聚焦城市发展 彰显国企担当
东芝退市折射日企创新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