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政法大学民行刑一体化创新发展论坛在星来律所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6日,首届中国政法大学民行刑一体化创新发展论坛暨星来涉企民行刑交叉业务发展年度论坛在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与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以及其他律师事务所等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律师、司法实务人员与会。北大法宝学堂为本次论坛提供了直播平台,法治日报、新华网、中国网等记者一同与会。
开幕式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远主持了开幕式。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艳红,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创始合伙人程晓璐先后致辞。王志远教授表示,众多律师和司法界的各位同仁都表达了对民行刑一体化发展的合作意愿。这次活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希望能以这一届活动为基础,在这样的交叉话题上形成理论框架并达成共识。
姜伟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商事活动中的权利争议呈现复杂性特征。民事侵权、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交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既是企业的法律风险,也是司法实践的诉讼难题。他从法官三大诉讼一体化思维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上述问题的一体化研究和系统性解决。第一,差异化审理与三合一审理各有利弊。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司法传统有所不同,英美法系的法官一般属于全科法官,大陆法系的法官属于专业法官。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差异化审理,有利于统一正确适用法治。三合一审理如何实现不同诉讼裁判思维的兼容,是当前司法裁判领域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正在特定领域试点“三合一”审判机制,例如金融案件、知识产权案件以及环境资源案件,以推动三大诉讼裁判思维的一体化进程。第二,法官审理民行刑交叉的案件,应该融合三大诉讼的裁判思维。法官需要从各个角度分析,在刑事审判中注重民商事法律的运用,在民事审判中注重刑法上的思考。法官需要观察分析案情,并依法合理解决,不能以案件诉讼的性质割裂诉讼案件内部案情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三,一体化思维应是新时代法官的基本素养。目前,我国探索三合一审理的模式,一般是将具有不同审判背景的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一个案件。将不同背景的法官组合成一个合议庭,不如将法官个人的三大诉讼知识融合,从差异化审理转向多角度一体化思维。在智能时代,智能司法的应用为法官一体化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现实条件。
徐景和副局长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药品监管领域如何综合运用一体化思维实现民行刑协同推进、高效衔接,加快推进中国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跨越。第一,从概念界定到理念提升。我国以往对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进行概念区分时,采用的是内涵和外延的传统定义方法,难以达到尽善尽美。事实上,一个新概念的出现,绝不是事物内涵与外延的简单调整,往往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和新力量的产生。对“一体化”的概念,要科学定位,精准把握,注重从理念提升、价值协同和机制构建层面上认知与推动。第二,从静态法学到动态法治。世界是静态的、网状的,所以有许多部门法;但世界更是动态的、轮状的,所以有许多领域法。社会运行是快速旋转的车轮,民法像轮胎,构建社会第一秩序。行政法和刑法像轮辐,构建社会第二秩序。哲学家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行业律师和各个部门都需要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第三,从质量监管到安全治理。中国已经从仿制药为主进入到创新药引领的时代。大时代、大健康、大安全,需要大治理。深化药品安全治理,应当将民事手段、行政手段、刑事手段统筹安排,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一体推进。综合施治、协同治理才是最佳选择。
刘艳红教授首先对本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随后,刘艳红指出,民行刑一体化是案件认定的实际需要,无论是在实体案件的认定方面,还是在程序的衔接方面,乃至是相关的保障机制方面,都需要研究。在轻罪治理时代,民行刑一体化的研究尤其有着重要价值。同时,这次民行刑一体化建设的合作,对于作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以及推动理论和实践的交叉融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程晓璐律师代表主办方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她从三个方面详谈了自己的感受:第一是合作的初心。当下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法律服务需求,而是需要全周期、全链条、全维度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星来律师事务所调整战略定位,致力于打造一站式解决涉企民行刑交叉难题的律所,坚定了共建民行刑一体化科学研究基地的决心。第二是本次论坛聚焦的三大议题,即基础理论如何落地、食药环领域如何破局和数字经济的挑战应该如何应对。第三是对于未来的展望以及基地的使命和担当。对于未来的展望,程晓璐律师也提出了三个期待:第一是打造学术与实务的旋转门,加强学术圈与实务圈的交流,联合打造涉企民行刑交叉领域复合型法律人才;第二是打造问题导向的解决方案库;第三是勇当法治改革的探路先锋,未来不仅要研究国内问题,还要聚焦涉外的民行刑交叉难题。
致辞结束后,举行了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星来民行刑一体化科学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程晓璐被聘为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李怀胜被聘为联合主任,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珺被聘为执行主任。
主旨演讲:民行刑创新发展的基础理论
本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王立梅担任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赵旭东,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晓东,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院长解志勇进行主旨演讲。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崇义点评。
赵旭东以《刑事诉讼中当事人民商事权益的保护》为题,表达了对于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的观点。高景峰以《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的行刑衔接有关问题》为题,在第四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背景下,谈论了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衔接问题。王晓东以《民行刑一体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题,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对民行刑一体化进行了讨论。解志勇以《国家治理体系中民行刑的理想疆域和边界》为题,对于民行刑一体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樊崇义强调了三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分别是程序正义理论、证据裁判原则、人权保障理论。樊崇义认为,我国目前司法实践存在“重人权轻财权”的情况。当前司法实践中涉案财物处置混乱的现状必须加以纠正。第一,建立以证据为核心的办案体系,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制度体系。辩护律师也要建立以证据为核心的辩护体系,审判机关也要建立以证据为中心的审判体系。第二,将“三个善于”作为辩护手段、起诉手段和法律适用手段。即善于从纷繁复杂的难点中把握界限关系,把握民事、行政、刑事三大法律关系;善于从发生的事件上把握法律本质、诉讼的人本主义、人文关怀,即法律的温度;善于从天理、法理、情理中把握和判断,从而得出公平正义的结论。
议题一:食药环知领域的一体化法律治理
本议题由李怀胜担任主持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春雷,程晓璐,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于文轩分别发言。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唯宁,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炳旭进行与谈。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黄永维点评。
李春雷教授以《综合交叉视角下民行刑法律规范+技术规范一体化探析》为题,发表了对于民行刑一体化的观点。程晓璐律师结合自己代理过的案件,以《商业秘密民行刑三合一综合保护的困境及出路》为题,指出了单位维权的种种困境,并给出了商业秘密民行刑三合一综合保护的出路。于文轩教授以《生态环境司法专门化中的“三审合一”模式》为题,从环境法的视角探讨环境司法领域的“三审合一”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司法的专门化,并从生态环境法治的角度给出了进一步推进“三审合一”的建议。
王唯宁律师表示,刑事案件不仅仅是辩护的问题。法律人要通过多种程序综合化解案件背后的矛盾纠纷。一是要综合审查整个案件可能涉及的刑事、民事、行政问题,而不是单独割断;二是要变,根据事实、风险、程序进展等灵活应变。
张炳旭律师结合实务经验谈到了“三审合一”在实务中的应用程度以及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他认为,未来的“三审合一”发展过程中,审理程序的统一可能也是一个制度改进方向。
黄永维老师点评指出:支持李春雷设立公害犯罪专章的建议,可延续"司法解释先行-实践检验-立法确认"路径;针对程晓璐观点,建议组建复合型法官合议庭审理重大知产案件;回顾于文轩提及的公益诉讼时,强调两高协作出台司法解释的实践经验;相信星来律所作为一站式解决涉企民行刑交叉的律所,以及民行刑一体化科学研究基地,会在研究刑事辩护难题方面星光灿烂,大放异彩!
议题二:数字经济的民行刑一体化法律治理
本议题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所长卫跃宁担任主持人。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华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犯罪学研究所副所长印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谢澍进行发言。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证券业务中心主任王营以及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公司业务中心主任杜佳虹进行与谈。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谢鹏程点评。
李华伟以《数字时代民行刑一体化的基层检察实践——以流量劫持治理为切入点》为题,介绍东城区检察院在数字治理中探索民行刑协同路径以及在电信诈骗、数据安全犯罪等案件办理中贯彻民行刑协同治理的思路。印波以《贷款犯罪的穿透式认定》为题,发表了自己对于民行刑一体化的看法。谢澍以《数字经济时代的检察机关一体化履职》为题,从三方面阐释观点。他认为,律师在检察一体化履职过程中应当发挥纠错功能,发现并指出民事、行政、刑事证据标准的差异,提出反向信息和证据。
王营就证券民行刑司法实践中 “重大性” 认定差异展开与谈,举例说明民事、行政、刑事认定的不同,还指出证券行政处罚集体讨论执行问题,希望监管机构明确 “重大” 界定,对达刑事移送标准的案件严格落实集体讨论 。
杜佳虹从民行刑交叉案件治理、流量劫持法律规制困境两方面与谈。指出民刑交叉是实践难点,当事人权利救济受阻,新经济概念使其更复杂,经典案例对基层重要,还希冀涌现入库案例指引裁判,借法律护新兴事物促经济发展。
谢鹏程认为,民行刑一体化实质上是思维、知识和能力的一体化,而不是部门法的一体化;从诸法合体到法律分类再到民行刑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回归。
总结环节
本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志媛作为主持人。由北京星来律师律师事务所主任、南方财经法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珺进行总结。
郭志授表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一贯刑事一体化,从而打破学科壁垒。而星来律师事务所的目标,是做成一站式解决民行刑交叉难题的律师事务所。这与刑事司法学院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两者存在合作的共同兴趣点。郭教授在最后预祝未来的合作能够顺利成功。
王珺主任从三个方面对此次论坛作出总结:第一,这次的年度论坛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会开展不同专业领域的沙龙、活动、论坛。王珺主任非常期待大家可以继续关注星来律所的活动。第二,星来律师事务所非常注重研究,非常注重理论和实务的互动。这不仅是传统,未来也会传承。第三,只要多对不同业务领域,尤其是今天的民行刑交叉领域多组织活动、多研讨、多碰撞,未来一定能够获得理论上和实务上的双丰收。
热门文章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HONG KONG 延续十八载辉煌传奇 今夏载誉回归置地廣塲
Banque Raiffeisen Partners with nCino for Intelligent Loan Management to Drive Credit Chain Digitali
全球青年传播人才“浙”里第一站 义乌市首届国际文化才艺交流大赛启幕!
2025“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金牛·重点产业园区专项赛圆满举行
活久见!今年第一个爆款角色,烂人设被董子健翻出花来了
Axi 在澳大利亚悉尼庆祝 Axi Select 的两位交易者获得 100 万美元资助